关于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川渝鄂段(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你公司《关于审批〈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川渝鄂段(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请示》(西南管道〔2024〕458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工程概况及总体意见
该工程为川气东送二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湖北、重庆和四川3省(市),包括1条干线和4条支干线,全长约1155.56公里,设计压力10兆帕。其中,干线管道为铜梁至潜江段干线,起自工程一阶段终点铜梁区与合川区交界处,途经重庆市和湖北省,止于湖北省潜江市潜江分输压气站,管道长约860.86公里(管径1219毫米,其中6公里站间联通线管径为813毫米,年输量200亿立方米);牟家坪老翁场储气库支干线位于四川省境内,起自宜宾市长宁县牟家坪首站,止于泸州市泸县首站,长约100.9公里(管径914毫米、日输量3150万立方米);大英-安岳-铜梁支干线起自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大英首站,途经四川省遂宁市、资阳市和重庆市潼南区、铜梁区,止于重庆市铜梁区的铜梁压气站,长约121公里(管径711毫米、日输量1697万立方米);铜锣峡储气库支干线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境内,起自铜锣峡首站,止于大盛站,管道长约33.56公里(管径711毫米、日输量730万立方米);黄草峡储气库支干线位于重庆市长寿区境内,起自黄草峡首站,止于云台站,管道长约39.24公里(管径711毫米、日输量850万立方米)。管道主要采取沟埋方式敷设,一般地段埋深不小于1.2米。工程沿线共设置14座站场、54座截断阀室,新增永久占地63.24公顷、临时占地3128.99公顷,新建施工便道215.86公里,整修既有道路371.56公里。
工程符合《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能源〔2022〕1531号文件核准项目建设。工程实施将对区域生态、水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在全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本批复所提要求后,工程实施导致的不利生态环境影响能够得到一定缓解和控制。我部原则同意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结论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二、主要生态环境影响
(一)生态影响。工程自西向东依次经过四川盆地、巫山山脉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沿线穿越涪江土壤与营养物质保持生态功能区、沱江中下游土壤保持与水体自净生态功能区、长江上游白鲟达氏鲟特殊生境保护与营养物质保持生态功能区、渝西方山丘陵农业生态功能区、市郊水源水质保护生态功能区、梁平-垫江丘陵农业生态功能区、移民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消落带人工湿地水质保护生态功能区、方斗山-七曜山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清江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功能区、恩施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敏感生态区和江汉水网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沿线穿越18处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6处、风景名胜区3处、湿地公园3处、森林公园4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处),其中7处涉及开挖穿越(自然保护区2处、风景名胜区3处、森林公园2处),其他11处以隧道、定向钻等无害化方式穿越。工程弃渣281.45万立方米,设弃渣场63处,均为永久渣场。施工作业带清理、管沟开挖、管道敷设、阀室和站场建设等,将占用和破坏植被,惊扰野生动物,对沿线生态系统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二)环境风险。对管道中心线两侧15米范围内居民点实施工程拆迁后,两侧200米范围内共有2303处居民点、3处学校、2处福利院;站场周边5公里范围内共1659处居民点、48处学校、25处幼儿园。工程环境风险主要是天然气泄漏及火灾导致的次生生态环境影响。
(三)水环境影响。工程以隧道、定向钻、顶管、开挖等方式穿越大中型河流共39条,穿越7处水源地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中5处涉及开挖,开挖地段均为陆域,不涉及一级保护区,穿越将对部分河流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产生扰动影响。施工期河道开挖产生的泥沙、定向钻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及钻屑、清管试压废水以及站场生活污水等,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工程施工扰动地下水,可能影响分散式饮用水井。
(四)其他环境影响。施工期扬尘、噪声和固体废物以及运营期站场噪声和清管废渣等,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三、减缓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
(一)生态保护措施。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严格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行走路线,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林地、生态环境敏感区等特殊地段作业带宽度缩减2米,优化施工场地布局,尽量减少工程占地及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场地地表清理避开野生动物繁殖季节,优化不同管段施工方案和工艺,农业生态区管段施工尽量避开农作物生长季节,林地管段施工应考虑周边野生动物保护的特殊时段要求,隧道洞口爆破作业避开野生动物活动较为频繁的晨昏时间,避免夜间施工对野生动物正常栖息造成影响。加强施工人员生态环保意识宣传教育,不得随意破坏植被和捕杀野生动物。隧道洞口等地表工程开展景观设计,尽可能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景观相协调。加强工程土石方调配和沿线综合利用,从源头上减少弃渣量,弃渣场设置应避开沿线生态敏感区,采取先挡后弃、渣体防护等措施,弃渣运往指定弃渣场,不得随意弃渣;涉及在缙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7处生态敏感区内进行地表开挖穿越的管段,开工前聘请专业单位针对涉及范围进一步开展重点野生动植物调查,发现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根据主管部门要求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对可能受工程施工影响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荞麦、中华猕猴桃以及8株古树,通过优化工程布置、施工作业方式,避免工程占用,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加强跟踪观测,必要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施工前做好表土剥离和堆存保护,施工时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措施,施工结束后根据周边生态状况对施工迹地等区域实施复耕或生态修复,加强生态修复设计,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统筹考虑管道保护要求,使用原生表土及乡土物种,重建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初期采取加强管护等措施确保修复成效,最终形成可自然维持的生态系统。
(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管道防腐设计,全线管段采用加强级三层聚乙烯外防腐层,焊缝采用射线和超声波探伤,提升焊接质量;对邻近合川区清平镇富林村等集中居民区的14处管段采取增加管道壁厚和埋深等措施。对穿越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管段采取增加管道壁厚、采用加强级防腐等措施;与现行管道并行或交叉的管段在施工时,应控制间距和施工范围,做好对已建管道的探测、临时防护和隔离措施,防止破坏现有管道引发次生生态环境影响。全线采用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站场设置站控系统、紧急截断系统,监控阀室设置远程终端装置,确保事故状态下自动紧急截断。加强运营期维护管理,生态环境敏感区和居民集中区域的管段应提高内腐蚀检测和巡线频次。加强应急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装备等,尽快完成长输油气管道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与防范措施相关课题研究。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环境应急预案,相关风险防范和应急要求及措施应纳入预案,做好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应急预案的衔接和联动,开展必要的培训、宣传和演练,并按相关规定报送有关部门备案,根据相关部门意见完善和修订,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三)水环境保护措施。采取顶管、隧道等非开挖方式穿越水源保护区时,顶管工作竖井、隧道施工场地等应远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隧道施工应采取超前探水、注浆堵水等措施控制涌水量,针对突发涌水等情形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在放牛坪隧道等8座涌水量较大的隧道洞口附近设置应急池或应急罐,确保涌水有效处置;针对隧道疏排水可能影响的村庄,制定应急供水保障方案,确保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不受工程影响;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施工营地和排放各类污(废)水,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进行开挖施工应避开雨季,对保护区内开挖堆存的土方进行苫盖;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存放油品储罐、清洗施工机械。河流开挖施工尽量选择在枯水期,开挖采用围堰导流方式,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河道中多余土方和建筑垃圾,及时拆除围堰,恢复河床原貌。定向钻出入土点、泥浆池等应设置在河堤外,施工期加强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置,清管试压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标后回用或选择合适的地点依法依规排放。定向钻泥浆循环使用不外排,废弃泥浆交有处置能力单位进行处置。泥浆池、危废储存区、站场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临时堆放区等区域做好防渗处理。运营期新增定员的站场除野三关压气站依托既有站场处理生活污水外,其余均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优先回用;重庆维抢修中心生活污水纳管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无人值守站场设置化粪池,定期拉运至市政处理。
(四)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工程建设及运营中应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防治的相关要求,具备条件的优先采取低排放或新能源机械和运输车辆。开展长输油气管道温室气体排放与控制相关专题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减少无组织和非正常工况排放;运营期站场和阀室天然气放空通过立管排放;针对全线站场计划内放空天然气,研究采取移动式车载回收装置进行回收。选择低噪声施工工艺和设备,采取有效减振降噪措施,确保站场厂界和敏感点声环境达标,站场放空尽量在白天进行,切实减缓突发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不利影响。生活垃圾收集后交当地环卫部门处理,施工废料回收利用,清管和分离器检修废物按环保要求处置,危险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加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暂存的环境管理。涉及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保护区域的管段,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并依法履行相关手续,否则不得在相关区域开工建设。结合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要求和主管部门意见,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敏感区的保护。
四、你公司应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内部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明确机构、人员、职责和制度,强化资金保障,加强生态环境管理,确保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应将优化和细化后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概算纳入设计、施工、监理等招标文件及合同,并明确责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应当重新报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工程建成后,应按规定程序实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适时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五、宜昌市、荆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潜江市、潼南区、合川区、北碚区、渝北区、长寿区、铜梁区、垫江县、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自贡市、泸州市、遂宁市、宜宾市、资阳市生态环境局要切实承担事中事后监管主要责任,履行属地监管职责,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环执法〔2021〕70号)要求,加强对该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管。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局)要加强对“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管工作的监督指导,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等单位按职责开展相关监管工作。你公司应在收到本批复20个工作日内,将批准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文件复印件分送上述部门及宜昌市、荆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潜江市、潼南区、合川区、北碚区、渝北区、长寿区、铜梁区、垫江县、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自贡市、泸州市、遂宁市、宜宾市、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按规定接受生态环境部门监督检查。
生态环境部
2025年1月1日
(此件社会公开)
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管网集团,湖北省生态环境厅、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宜昌市、荆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潜江市、潼南区、合川区、北碚区、渝北区、长寿区、铜梁区、垫江县、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自贡市、泸州市、遂宁市、宜宾市、资阳市人民政府,宜昌市、荆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潜江市、潼南区、合川区、北碚区、渝北区、长寿区、铜梁区、垫江县、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自贡市、泸州市、遂宁市、宜宾市、资阳市生态环境局,北京中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5年1月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