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链接) |
1 |
金上(西藏侧)~湖北特高压直流送端500千伏接入及配套电源送出工程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 |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 |
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建设巴塘~芒康双回线路π入卡麦换流站500千伏线路工程、苏洼龙水电站~巴塘水电站线路改接入卡麦换流站500千伏线路工程、拉哇水电站~卡麦换流站500千伏线路工程。线路途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路径全长约37.5千米。 项目静态总投资约5019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520万元,占总投资的1.04%。 |
(一)电磁环境 采取抬升导线对地高度、提高工艺水平等有效措施控制项目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确保项目周围区域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 (二)生态敏感区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优化线路路径,落实沿线各省(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确实不能避让必须经过的,采取较小塔型、高塔跨越、档距加大等措施,选择影响较小区域通过,减少占地和林木砍伐,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景观。 本项目未穿(跨)越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红线等法定生态保护区域,也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三)声环境 项目采取隔声降噪措施,确保项目周围区域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相应功能区要求,防止噪声扰民。 (四)其他环境影响 施工期采取有效防尘、降噪措施;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垃圾将分类集中堆放,及时清运;产生的废水将收集处理,不排入沿线地表水体;在建设临时道路、牵张场地等时,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治理。 |
建设单位采取网站公示、报纸公示、张贴公告等方式进行了公众意见调查,单独编制了公众参与说明,并在其公司网站上进行了公开。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发布后,至意见反馈截止日期,未收到与本项目环境影响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关的建议和意见。 |
|
2 |
金上(西藏侧)~湖北特高压直流送端500千伏接入及配套电源送出工程(卡麦换流站~巴塘Ⅲ回500千伏线路工程)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 |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 |
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巴塘500千伏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站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本期扩建1个500千伏出线间隔。 (二)新建卡麦换流站~巴塘Ⅲ回500千伏线路工程,线路途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路径全长约9.5千米。 项目静态总投资约771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135万元,占总投资的1.75%。 |
(一)电磁环境 采取抬升导线对地高度、提高工艺水平等有效措施控制项目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确保项目周围区域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 (二)生态敏感区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优化线路路径,落实沿线各省(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确实不能避让必须经过的,采取较小塔型、高塔跨越、档距加大等措施,选择影响较小区域通过,减少占地和林木砍伐,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景观。 本项目未穿(跨)越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红线等法定生态保护区域,也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三)声环境 变电站采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隔声降噪措施,确保变电站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相应标准,同时确保项目周围区域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功能区要求,防止噪声扰民。 (四)其他环境影响 施工期采取有效防尘、降噪措施;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垃圾将分类集中堆放,及时清运;产生的废水将收集处理,不排入沿线地表水体;在建设临时道路、牵张场地等时,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治理。 |
建设单位采取网站公示、报纸公示、张贴公告等方式进行了公众意见调查,单独编制了公众参与说明,并在其公司网站上进行了公开。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发布后,至意见反馈截止日期,未收到与本项目环境影响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关的建议和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