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联系电话 |
1 |
东方13-3区开发项目 |
南海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项目拟新建1座无人井口平台(DF13-3WHPG平台),布设12个井槽,先期钻6口生产井,预留6口井槽。新铺设DF13-3WHPG平台至DF1-1WHPF平台间海底混输管道、海底电缆各1条,长度均为6.3公里;DF1-1WHPF平台至DF13-2CEPB平台间海底混输管道1条,长度为15公里。同时对已建DF1-1WHPF平台和DF13-2CEPB平台进行适应性改造,包括提升生产水处理能力、外扩甲板,新增清管球发射器、接收器、凝析油增压泵、电缆护管和海缆接线箱等。 |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1)海水水质: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海底电缆挖沟作业、钻井液和钻屑排放产生的悬浮泥沙,以及运营期生活污水、生产水排放。合成基钻井液、含油量超过8%的水基钻井液和钻屑运回陆地送有资质单位处理。平台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海,生活垃圾(符合排放要求的食品废弃物除外)、生产垃圾分类收集后运回陆地处理。运营期含油生产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海。船舶产生的各类垃圾、含油污水及生活污水严格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处理处置。(2)海洋生态:施工期钻井液/钻屑排放、海底电缆挖沟作业产生的悬浮泥沙,会对鱼卵、仔稚鱼和游泳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并造成底栖生物的掩埋、覆盖等。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格控制钻井液及钻屑排放速率(海面25米以下排放),减少悬浮泥沙扩散影响面积,海缆挖沟作业避开所在海域主要经济鱼类产卵盛期(5月至6月),并采用增殖放流的方式进行生态修复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海洋生态的影响。(3)环境风险:针对井喷/井涌、平台火灾/爆炸、海底管道/立管泄露、船舶碰撞泄漏等潜在的环境风险事故,采取加强随钻监测,配备安全有效的防喷设备和良好的压井材料及井控设备;平台上主要设备、生产装置和单元设置相应的报警系统与应急关断系统;制定管道保护和检测程序,由值班船对管道沿途进行巡视,对海底管道进行定期全面检测;限定通航条件,加强平台周边巡视等措施。发生溢油事故时,立即启动溢油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溢油事故对周边生态环境特别是敏感目标的影响,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相关政府部门。 公众参与:建设单位依法开展了公众参与。 |
010-65645526 |
2 |
渤中26-2油田、渤中26-3油田调整井项目 |
渤海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海油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该项目拟在渤中26-2油田、渤中26-3油田现有平台实施17口调整井。其中,在BZ26-2WHPA平台利用老井侧钻6口调整井,包括2口生产井、4口注水井;在BZ26-3WHPA平台利用老井侧钻5口调整井,均为生产井;在BZ26-3WHPB平台利用老井侧钻4口调整井,包括2口生产井、2口注水井;在BZ26-3WHPC平台新钻2口调整井,均为生产井。项目采用注水开发方式、水基钻井液体系。 |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1)海水水质: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钻井液、钻屑排放产生的悬浮泥沙,以及平台生活污水的排放。 施工期含油的钻井液及钻屑运回陆地送有资质单位处理;洗井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回注地层;平台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海,生活垃圾(符合排放要求的食品废弃物除外)、生产垃圾分类收集后运回陆地处理。运营期含油生产水经处理达标后回注地层。船舶机舱含油污水铅封后运回陆地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船舶产生的各类垃圾、生活污水严格按照《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处理处置。 (2)海洋生态:施工期钻井液、钻屑排放产生的悬浮泥沙,会对鱼卵、仔稚鱼和游泳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并造成底栖生物的掩埋、覆盖等。采取严格控制钻井液和钻屑的排放速率,减少悬浮物扩散的影响范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钻井液、钻屑排放避开所在海域主要经济鱼类产卵盛期(5月至6月), 并通过增殖放流方式进行补偿修复,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海洋生态的影响。(3)环境风险:针对井喷/井涌、管道/立管泄漏、平台火灾爆炸、船舶碰撞泄漏和地质性溢油等潜在的环境风险事故,采取配备安全有效的防喷设备和良好的压井材料及井控设备,加强钻时观测;对易发生泄漏的管路设置应急关断系统,在生产工艺区配备火焰和气体探测器;加强值班瞭望,设置助航标识灯、障碍灯、雾笛;加强生产井、注水井压力监测,杜绝超注超压等措施。发生溢油事故时,立即启动溢油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清理溢油并报告相关政府部门。 |
010-65645526 |